索引号 | 001008003015015/2024-00093 | ||
组配分类 | 其他文件 | 发布机构 | 市住建局 |
成文日期 | 2024-05-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住建发〔2024〕17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各相关行业协会:
现将《全面加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全面加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部署,认真贯彻省建设厅全面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和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以市委“强城行动”为重点,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牵引,树牢“大人才观”,聚焦培养人、吸引人、激发人、成就人、塑造人、尊重人等6大方向,全方位打造专业化高素质住房城乡建设铁军,推动全系统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打造全省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政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政治领航铸魂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网络学习、党务干部政治培训、党员“三会一课”组织和监督,确保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落细。持续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把赴总书记调研指导过的地方、学总书记对本地本单位的谆谆教诲、谋总书记殷切嘱托的贯彻落实作为“住建联学”“红色课堂”的“第一课”。开展“破梗阻•优环境”专项行动,打响“温暖营商”品牌。扎实推进“万人双评议”活动,巩固拓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整治成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完善“住建擂台·六比六赛”活动,构建“以事找人、人事贯通”考评用人机制,通过一年两次考赛强化动态督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党建引领行业工作,深入推进“红色物业”“红色工地”“红色协会”“红旗窗口”创建,全市符合“红色工地”创建要求项目部做到应创尽创,2024年度争创省级红色工地7个,市级50个。同年创建“红色物业”项目30个;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方法新路径,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单位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深化未来社区和“共享社·幸福里”进社区工作。营造勤政廉政、干净干事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三年行动。认真落实干部监督制度,监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亲属从业从商情况,并开展监督抽查;监督工程项目质安监人员及其亲属从业情况报备,并利用“红色预警”排查廉政风险。
(二)实施年轻干部锻炼成长专项行动。实施源头提升工程,统筹用好考录招聘、交流调任、遴选等手段,提升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水平。开展新录用公务员“优苗选育”成长助跑工程,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参公单位近3年录用的公务员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开展1次党性锻炼、安排1次主题发言、撰写1篇调研文章、处理1件群众信访、列席1次党委会议、领办1项攻坚任务、开展1次谈心谈话、落实1名帮扶导师、参加1次初任培训、做好1次考核述职。把好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干部“入口关”,逐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类专业型干部比例,35周岁左右及以下科级干部比例力争达到15%,专业干部比例力争达到45%。
(三)实施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专项行动。实施“学干一体、赋能强城”计划,建立干部嵌入中心工作机制,联合温州市委组织部选派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过硬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强城行动”办公室、工作组和指挥部等重点岗位,并选派业务骨干分批赴杭州、合肥、深圳等8个地区跟岗学习锻炼。突出“高精尖”导向,对接国家部委、高等院校,邀请全国建设行业知名学者专家组成政策技术团队,为“强城行动”把脉献策。推动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大职称评审工作力度,每年评选建设行业中级工程师400人以上,推荐正高级和高级工程师280人、1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租售并举政策,扩大人才住房配售配租覆盖面,稳慎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构建多渠道房源供给机制。
(四)实施优秀骨干企业家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配合做好省市县联动建立优秀骨干企业家联系服务机制,重点服务本地优秀骨干企业家开拓省外市场、争创“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联系工作。培育一批建筑业、房地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家,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发现培育和宣传力度,助力事业传承,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支持我市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申报高等级资质,提供“一对一”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建好用好亲清政商关系规范管理“一平台三机制”,厘清干部“人情网”“关系网”。指导行业社团举办企业家高级研讨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
(五)实施建设职业学校赋能提升专项行动。理顺温州建校体制,按照市委部署做好温州建校改革整合至市公用集团工作,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土木建筑类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市公用集团共同牵头,以温州建校为基础,联合本地本科和高职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上下游建筑业企业等,探索建设温州市土木建筑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级建筑业现代化产业学院,为行业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好指导服务。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建设职业学校赋能提升专项行动。
(六)实施建筑大军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构建“多元融合”培训体系,每年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三类人员、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建筑工人等5万人以上,推动实现全市在建工程15万民工岗前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温州建校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健全全市统筹与属地配合的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完善行业人才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统筹指导服务机制,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培训质量评估检查与个人承诺制继续教育专项检查。大力培育乡村规划建设人才,深入推进设计师下乡行动。推动各县(市、区)成立县级乡村建设工匠协会,推动建设一支服务新时代、适应村镇建设需要的工匠人才队伍,为我市村镇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局各相关处室和局属有关单位要按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指导服务,推进专项行动任务有效落实。各地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县(市、区、功能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方案请于4月30日前报市住建局组织人事处(联系人:杨波,电话:89987063)。
(二)优化人才环境。各地各单位要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服务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精心做好优秀骨干企业家服务。各相关单位要按职责分工指导落实好人才安居等待遇,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多主体、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三)营造社会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广泛宣传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各项政策,加强政策解读,提高知晓度和惠及面。注重总结提炼、宣传推广“三支队伍”建设好经验好做法,树立新时代好干部风尚,弘扬大师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讲科学、爱人才、重创新的社会环境。
附件:关于全面加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
建设任务清单
附件
关于全面加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 工作清单 | 具体任务 | 完成时间 | 牵头处室 | 配合处室 |
一、政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 |||||
1 | 推进政治领航铸魂行动 |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网络学习、党务干部政治培训、党员“三会一课”组织和监督,确保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落细。 | 贯穿全年 | 机关党委 | 组织人事处 |
2 | 持续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 | 把赴总书记调研指导过的地方、学总书记对本地本单位的谆谆教诲、谋总书记殷切嘱托的贯彻落实作为“住建联学”“红色课堂”的“第一课”。 | 贯穿全年 | 宣传教育处 | |
3 | 打响“温暖营商”品牌 | 开展“破梗阻•优环境”专项行动。 | 贯穿全年 | 机关纪委 | |
4 | 扎实推进“万人双评议”活动 | 巩固拓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整治成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 2024年11月 | 机关党委 | 机关纪委 |
5 | 完善“住建擂台·六比六赛”活动 | 构建“以事找人、人事贯通”考评用人机制,通过一年两次考赛强化动态督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 2024年11月 | 改革督考处 | 组织人事处 |
6 | 坚持党建引领行业工作 | 深入推进“红色物业”“红色工地”“红色协会”“红旗窗口”创建,全市符合“红色工地”创建要求项目部做到应创尽创,2024年度争创省级红色工地7个,市级50个。同年创建“红色物业”项目30个;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方法新路径,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单位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深化未来社区和“共享社·幸福里”进社区工作。 | 2024年12月 | 机关党委 | 房产管理处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 社会组织联合党委 行政审批处 |
7 | 营造廉政政治生态 | 按计划推进全省建设系统“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三年行动。 | 2024年12月 | 机关纪委 | |
8 |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 认真落实干部监督制度,监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亲属从业从商情况,并开展监督抽查;监督工程项目质安监人员及其亲属从业情况报备,并利用“红色预警”排查廉政风险。 | 贯穿全年 | 组织人事处 | 机关纪委 |
二、年轻干部锻炼成长专项行动 | |||||
9 | 实施源头提升工程 | 统筹用好考录招聘、交流调任、遴选等手段,提升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水平。 | 贯穿全年 | 组织人事处 | 局属各单位 |
10 | 新录用公务员“优苗选育”成长助跑工程 | 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参公单位近3年录用的公务员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开展1次党性锻炼、安排1次主题发言、撰写1篇调研文章、处理1件群众信访、列席1次党委会议、领办1项攻坚任务、开展1次谈心谈话、落实1名帮扶导师、参加1次初任培训、做好1次考核述职。 | 2024年12月 | 组织人事处 | |
11 | 把好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干部“入口关” | 逐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类专业型干部比例,35周岁左右及以下科级干部比例力争保持在15%以上,专业干部比例力争达到45%以上 | 贯穿全年 | 组织人事处 | 局属各单位 |
三、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专项行动 | |||||
12 | 实施“学干一体、赋能强城”计划 | 建立干部嵌入中心工作机制,联合温州市委组织部选派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过硬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强城行动”办公室、工作组和指挥部等重点岗位,并选派40名骨干分批赴杭州、合肥、深圳等8个地区跟岗学习锻炼。 | 贯穿全年 | 市强城办 | 组织人事处 |
13 | 突出“高精尖”导向 | 对接国家部委、高等院校,邀请全国建设行业知名学者专家组成政策技术团队,为“强城行动”把脉献策。 | 贯穿全年 | 市强城办 | |
14 | 培育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 | 加大职称评审工作力度,每年评选建设行业中级工程师400人以上,推荐正高级和高级工程师280人、10人以上。 | 贯穿全年 | 组织人事处 | 市建校 |
15 | 完善人才住房租售并举政策 | 扩大人才住房配售配租覆盖面,稳慎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构建多渠道房源供给机制。 | 2024年12月 | 住房保障处 | |
四、优秀骨干企业家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 |||||
16 | 优秀骨干企业家联系服务活动 | 配合做好省市县联动建立优秀骨干企业家联系服务机制,重点服务本地优秀骨干企业家开拓省外市场、争创“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联系工作。 | 2024年12月 | 建筑市场处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 | |
17 | 发现培育行业优秀骨干企业家 | 培育一批建筑业、房地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家,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发现培育和宣传力度,助力事业传承,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 2024年12月 | 建筑市场处 房地产市场监管处 | |
18 | 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 | 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支持我市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申报高等级资质,提供“一对一”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 | 贯穿全年 | 行政审批处 | |
19 | 推进亲清政商关系再提升 | 建好用好亲清政商关系规范管理“一平台三机制”,厘清干部“人情网”“关系网”。 | 贯穿全年 | 机关纪委 | 各处室 各单位 |
20 |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 | 指导行业社团举办企业家高级研讨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 | 2024年12月 | 社会组织联合党委 | 各社会组织相关指导处室 |
五、建设职业学校赋能提升专项行动 | |||||
21 | 理顺温州建校体制 | 按照市委部署做好温州建校改革整合至市公用集团工作,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土木建筑类中职学校。 | 2024年12月 | 组织人事处 | 温州建校 |
22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以温州建校为基础,联合本地本科和高职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上下游建筑业企业等,探索建设温州市土木建筑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级建筑业现代化产业学院,为行业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好指导服务。 | 贯穿全年 | 温州建校 | |
23 | 实施建设职业学校赋能提升专项行动 | 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建设职业学校赋能提升专项行动。 | 贯穿全年 | 温州建校 | |
六、建筑大军技能提升专项行动 | |||||
24 | 构建“多元融合”培训体系 | 每年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三类人员、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建筑工人等5万人以上,推动实现全市在建工程15万民工岗前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全覆盖。 | 2024年12月 | 宣传教育处 | 温州建校 |
25 | 健全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统筹指导服务机制 | 充分发挥温州建校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健全全市统筹与属地配合的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完善行业人才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统筹指导服务机制,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培训质量评估检查与个人承诺制继续教育专项检查。 | 2024年12月 | 温州建校 | |
26 | 大力培育乡村规划建设人才 | 深入推进设计师下乡行动。 | 贯穿全年 | 村镇建设处 | 科技设计处 |
27 | 推动乡村建设工匠协会建设 | 推动各县(市、区)成立县级乡村建设工匠协会,推动建设一支服务新时代、适应村镇建设需要的工匠人才队伍,为我市村镇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2024年12月 | 村镇建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