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始终坚持把城镇危房改造作为公共安全底线和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如何破解危房整治责任落实难、资金筹集难、群众期盼高等“两难一高”问题,按照“主体负责、政府牵头、政策优惠、分类处置”原则,以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和优化居住环境的“精建精美”行动为着力点,创新推出责任、服务、监管“全链条”协同整治新模式,全方位推进城镇危房整治各项工作,并于2022年6月底提前一年半时间完成1233幢危房治理,实现城镇危房动态清零,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城镇危房三年解危行动省定任务的地市,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
一、构建“无死角”责任链,破解危房整治责任落实难问题。坚持行业监管、属地落实、业主负责“三位一体”原则,打造责任落实闭环,形成危房整治合力。一是坚持“行业化”统筹指导。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单位牵头抓总作用,由住建部门会同属地镇街提出维修加固、腾空、拆除和货币回购等“一幢一策”解危方案,落实任务落地、资源调配、督导服务等工作。二是坚持“清单化”联动推进。根据危险程度和住户需求,建立解危主体、解危方式、解危时限、问题建议等全要素“一幢一策”任务联动清单。按照“定期通报—实地检查—整改反馈—实地复查—清单销号”闭环管理要求,建立销号联动清单,校准进度偏差,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坚持“分类化”铁腕治危。严格贯彻落实《温州市危险住宅处置规定》,对C级危房一律严禁出租和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对D级危房一律落实腾空防控措施,并创新实施设置警示标识、停水、停电、封堵门窗等“四项措施”,杜绝人员回迁。
二、构建“惠民生”服务链,破解危房整治资金筹集难问题。以为民解难为目标,市区两级累计投入4300余万元,全面做好危房治理资金兜底。一是规范经费“专项化”。将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级资金专项保障危改专班督导服务、专家论证和宣传等费用支出,筑牢统筹协调工作坚实后盾;区级资金按照加固100元/平方米、拆建300元/平方米的政府补助政策和年度解危计划安排预算资金,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位。二是实现解危“零支出”。按照“行业部门引导、属地政府协调”要求,对城镇危房户统一批量打包,争取修缮企业和鉴定机构“团购价”。同时,将解危费用较高的45幢危房补助资金提高到350元/平方米,做到危房解危成本政府补助全覆盖。三是推广省心“代办制”。采用危房户电话预约形式,由属地街道、社区协助监督危房修缮质量和进度,降低群众时间成本。如松台街道安排“代办员”开展实地巡查,对照施工计划,督促修缮进度,并及时向业主反馈进展情况,获得群众积极支持和一致好评。
三、构建“居安心”监管链,破解危房整治群众期盼高问题。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的理念,全方位保障群众实际需求,切实提升群众居住安全感。一是正面示范,化解群众顾虑。组建危房户观摩团,定期参观危房加固示范案例,现场由专家讲解房屋构件、楼梯补强、外墙保护等加固手段,切实打消群众对危房解危工作的安全顾虑。二是科学解危,赢得群众认同。聘请行业专家能手全过程参与危房治理,量身定制“一户一档”解危方案,并择优比选资质高、信誉好、技术实的加固企业名录,供业主自主选择,实现科学、规范改造,真正让群众放心。三是精密智控,确保群众安心。推出危旧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运用GIS智能定位功能,实施手机App终端“定点打卡”,实现危旧房巡查闭环管理。对全市8777幢三层以上预制多孔板房屋,悬挂装修“五不准”警示牌和违规装修举报告示牌,畅通举报渠道,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提升监管效能;对存在出租经营的2498幢三层以上预制多孔板房屋和加固解危的1021幢危房,实施动态监测和定期研判,形成群防群治、共治共享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