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15/2019-0014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住建委 |
成文日期 | 2019-03-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18年工作成效
2018年,全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温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突出城市转型,全力推进美丽温州建设
按照全省“大都市区”建设要求,着力推进“大建大美”专项行动,整体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一是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积极应对融资政策调整,有效把握城中村改造节奏。完成市区2015-2017年2645处剩余建筑的“清零”任务;完成行政村整村改造18个、区块69个,签约4.36万户、拆除旧房2.6万户。二是“大建大美”初显成效。以“两线三片”为示范,精致打造城市新形象。全年共开工“大建大美”项目252个、建成193个,完成投资约599.64亿元,完成率116.83%。国庆期间,瓯江两岸夜游灯光秀等一批重要项目集中向市民亮相,“两线三片”精品力作刷新城市颜值。三是小城镇综合整治打了翻身仗。全年共安排整治项目687个,投资额35.6亿元,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0.22%。53个乡镇通过年度考核验收,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文成召开,全省考核优秀。
(二)突出环境提升,全力推进生态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建设系统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城乡生态保护工作水平。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提前半年建成投用,完成150个标段城镇污水配套管网整改验收移交,主城区部分污水直排瓯江问题基本解决。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效受到省委车俊书记高度肯定,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会在温州召开。完成全市20家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建成污水配套管网56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日。二是垃圾处理设施体系不断完善。聚力打好生活垃圾分类、全焚烧、无害化处置组合拳,市区西向生态填埋场、乐清大荆蒲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与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建成瑞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0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50吨/日。三是农村公厕改造提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农村公厕改造提升项目9688座、完成率101.98%,数量占全省五分之一。
(三)突出功能优化,全力推进市政公用建设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市政公用配套保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一是加快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全市完成新建改造道路75.77公里,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2条;建成停车泊位8.5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1.55万个;完成31个住宅小区停车位改造和微循环改造,新增规范车位1451个。其中,市区建成中兴大道、宁波路二期等城市道路41.2公里;建成停车泊位5.32万个、公共停车泊位8087个,建成数均居全省第二。二是高压架空管线“上改下”扎实推进。完成上田变迁建工程、中兴大道综合管廊(一、二期)工程等10个“上改下”土建工程。三是给排水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雨水管网64公里、提标改造管网38公里、改造雨污分流管网54公里。新建供水管网75公里、改造供水管网53公里,建设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体系248处。
(四)突出民生保障,全力推进住房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城乡住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棚改安置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开工安置房项目151个、10.8万套,完成率107.9%;其中,工程建设项目3.59万套、货币安置项目7.14万套。竣工安置房项目8.96万套、交付入住8.5万套,棚改任务完成量为历年之最、全省之首。二是坚守房屋使用安全底线。开展第二轮城镇房屋安全调查登记工作,共排查城镇房屋60437幢,新增危房181幢,已完成治理123幢;同时,在2017年底提前完成省下达23119户农村危房治理改造两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累计完成新增农村危房治理14385户。三是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受理新增公租房保障和年审3万户,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47万户、完成率144.42%,是2017全年总办理量的2倍多。完成2018年底前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分配4012套、完成率106.17%。同期,全市核准人才住房补贴1617人;其中市本级审核通过198人,共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071.09万元,含租房补贴646.74万元、购房补贴1424.35万元。
(五)突出创新驱动,全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实现放得彻底、管得到位、服务高效。一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前列。全面实现“跑改”事项网上办理,顺利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前100天,竣工验收30天目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率全省之先实现“一证通办”,受到省政府冯飞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10月29日,住建部办公厅编印《温州市推进住房保障数字化转型公租房保障申请审核实现“一证通办”》工作简报,向全国推广我市经验。二是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大力推行豁免清单管理制、容缺受理制,推进审批事项“减、放、并、转、调”,精简审批事项平均减少到24项、环节平均减少到7项、材料平均减少到56项,时间平均减少到90、70、30天。高水平建成审批管理系统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成功向国家系统报送审批项目106个,在线策划生成项目42个,生成21个。三是住房租赁市场培育特色明显。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推进现代集团改造房源发展租赁住房工作。加快房屋租赁管理平台建设,得到省建设厅肯定和推广。全市共有挂牌租赁企业148家、房源600套,长租公寓2820间,企业自恃租赁住房8.19万平方米,蓝领公寓5907间、22.47万平方米,提取无房租赁公积金4.37亿元。
(六)突出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建设行业平稳运行
鼓励支持建设各行业企业转型,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切实提高建设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影响力。一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通过建立房价联合审查制度、科学把控住宅用地供应、发挥部门联动监管作用、落实调控主体责任等措施,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2018年,全市销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积741.48万平米,同比上升13.02%;完成二手住宅交易建筑面积675.65万平米,同比上升3.22%;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53万元/平米,同比上升2.11%;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上升到9.07个月,逐步回归合理区间。2018年我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月度平均涨幅为0.14%,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月度平均上涨0.08%。二是建筑业转型稳步推进。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48万平方米,完成率128%。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实施建设工程行政执法“铁锤”2号行动,持续推进“无欠薪”创建活动、平安工地创建、标化工地创建。2018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2018.2亿元,同比增长9.75%,增速居全省第三位。省内建筑业产值1304.05亿元,同比增长14.27%。三是勘察设计业取得长足进步。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工作,16个项目获得二星级认证。积极推广太阳能、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实施面积350万平米。努力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建设,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共计改造18.8万平米。四是物业服务业规范创新发展。制定《温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范物业行业市场秩序。建设“红色物业”,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推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体系。开展“警会共建”,实现“警企联动”,促进小区平安建设、安全管理。2018年,全市归集物业维修资金项目49个、计1.59亿元,使用划拨872笔、计4298.08万元。归集保修金项目39个、计6076.84万元,退还(使用)13笔、计994.77万元。
(七)突出党建引领,全力推进行风作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执行守规矩。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党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确保政令畅通。特别是在贯彻市委“大建大美”“营商环境提升年”“两个健康”先行区发展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等决策部署上主动作为、合力攻坚。一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狠抓统筹部署、责任传导和制度建设,强化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主角”意识,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实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管理,层层传导责任,并始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委领导、机关处室和委属单位负责人结合“一把手上党课”活动,同步开展专业领域讲课活动,通过讲课深化对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委中心工作的认识,提高执行能力。二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听取支部工作报告,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创新温州住建“党建+”模式,积极开展“红引住建”行业党建联动,创建“红色工地”“红色物业”“红色协会”,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健全政务信息发布机制,主动回应热点关切,发布政务信息1000余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宣传报道565篇(次),其中中央媒体67篇(次),省级媒体218篇(次)。加强门户网站、信息查询系统、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建设和管理,对热点问题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最美建设人”评选,行业文明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把条件关。做到没有领导职数、任用方案未经审批、任职资格不符要求不动议。严把廉政关。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做到干部档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审,党风廉政情况派驻纪检监察组必审。严把程序关。做到干部选拔的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各项环节程序严格到位。五是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纠正“四风”问题,开展11次作风建设专题督查,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党内谈话常态化,班子开展干部谈话1220人次。全面排查廉政信息登记和岗位廉政风险自查,完善干部廉政建档,固化住建系统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从严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投资、大额资金的处置等“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六是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学法各项要求,多次开展集体学法活动,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依法办事要求。制定《温州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信用评价标准》等规范性、政策性和技术性文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实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办理行政复议8件,行政诉讼17件,无败诉案件。七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住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平安物业小区建设,积极化解建筑工程劳资纠纷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维权行为,妥善应对经租房、拆迁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办理各类信访总量为1863件,接访2166人次。
二、2019年度工作安排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市委“奋战一一六一,奋进二〇一九”战略部署,勇于担当、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区域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建设计划,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提品质,展现“五美”并举的城市新形象
“大建大美”是温州华丽转身、精彩蝶变、实现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必解之题。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城市地标、城市经济等项目,谋划建成“大建大美”项目162个、“两线三片”项目63个。一是突出重点项目抓品质。确保全年高水平建成行政中心区亮化工程、民办博物馆群、名城广场、白鹿洲公园光影秀、江心屿东园景观提升、塘河中环亮化、巽山公园亮化等70个精品项目,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二是突出设计审查提品质。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审查,开展方案设计“比选”招标,打造精品建筑。三是突出工序管理保品质。实行清单化管理,严格落实要素保障,精心组织项目施工,确保项目品质实现预期效果。四是突出社会参与促品质。组织开展“共建共享”系列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为城市建设出谋献策,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着力优环境,绘就富有温州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着力抓好具有温州地域特色 、独特韵味魅力的城乡设计。一是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和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低散乱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注重产业培育和特色打造,深化推进“驻镇规划师制度”“街路长制”“网格长制”等长效机制,完善提升共建共享机制,提升现代城镇治理水平。全面完成15个小城镇的综合整治任务。二是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以 “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为载体,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力争将全市若干个左右小城镇打造成为环境美、功能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善治美的“六美”城镇,使之成为统筹城镇村三级联动发展、三大产业深度融合、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三是加大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做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突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健全完善保护措施。开展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和10个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启动实施1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三)着力拓空间,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按照“旧房全拆除、土地全征收、新房全开工、村居全转换”要求,全面启动市区“无城中村街道”创建活动。一是实施城中村改造“清零”行动。根据市政府 “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拔钉清障”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市区近期规划单元“清零”,加快拆后土地利用。二是实施城中村改造新“安置提速”三年行动。9月底之前完成货币安置799套、开工安置房23388套,其中市区计划完成货币安置416套、开工安置房22409套;12月底之前完成竣工8684套、交付9596套,力争做到“就地安置四年回迁,异地安置三年回迁”。三是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行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项活动,对近期不再实施整村拆迁改造的城中村,以综合整治或部分改造的方式进行环境提升。同时,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80台。
(四)着力保安居,切实完善住房体系建设
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两手抓”,进一步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一是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按照“稳市场、稳价格、稳预期”要求,加大市场监测,加强分析研判,优化供需关系,综合施策、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价格既不过快上涨、更不过快下跌。重点抓好市区“挖掘需求,有效供给”工作,探索完善长效机制。二是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健全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公租房有效供应,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三是进一步做好城镇危旧房治理,按照“腾、拆、修、控”等基本模式,督促各地制定改造计划,加快对第二次排查中发现的1573幢、59.64万平方米城镇危房的治理改造步伐。农村危房做到排查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四要推进物业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紧盯物业服务行业发展形势变化,对行业招标投标办法、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和保修金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编制收费标准,确立分类物业服务标准和分项收费价格参考价。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力争在2019年末,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物业管理项目成立拓展型党支部。形成物业服务企业党建标准、“星级”物业服务企业评选标准。深入开展“警会共建”活动,指导设立“新居民居住登记服务站”、打造“智慧安防小区”、高标准建设“微型消防站”,促进平安物业建设。
(五)着力惠民生,扎实做好住建领域民生实事
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让群众获得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安全稳固的居住空间。一是抓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排放”工程,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项目5座。实施垃圾处置“零填埋”工程,开工餐厨垃圾处理设施6座,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和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全覆盖。新建改造城镇污水配套管网300公里。二是抓好“零直排生活小区”创建。确保完成100个“零直排生活小区”创建,以最快速度阻断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三是抓好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建成瓯海大道西延等城市道路40公里以上,贯通蒲源路等断头路15条。打好市区停车智能系统建设和停车场库建设“组合拳”,建成市区停车智能系统,建成停车位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8000个。
(六)着力促改革,推动住建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放管服”全面深化,切实在营造最佳营商环境上做深做实、先人一拍。一是加快推进以“一张网”建设为核心的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市本级不涉密政务和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与市政府“浙政钉”和“浙里办”全面同步、全面融合,全面提升行业标准化、数字化审批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实现市、县(市、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流程、标准三统一,线上数据无缝对接、统一管理,确保实现市、县(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100%标准统一、100%数据共享,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将全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减至90个、70个和30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三是全力抓好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紧紧抓住省市区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机遇,全力抓好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为全国公租房运用管理提供“温州经验”。四是全面启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试点工作。建立工作制度、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引进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商,开展公共建筑分项计量和节能改造。
(七)着力谋发展,不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深化建筑业发展方式改革,实现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在全省占比7%、达到2000亿元以上,保持我市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改革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稳定提升。一是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推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今年,全力培育高资质企业,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建筑业“走出去”要有新突破,尤其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我们温州建筑业企业的形象。二是着力抓好绿色发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不含场馆建筑)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不低于95%。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标化工地创建全覆盖,重拳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和泥浆乱排现象。三是着力抓好安全发展。落实省安全生产巡查整改要求,实施“铁锤行动3.0版”,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建筑工程信息化监管,以诚信评价成果应用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化发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打造更多“匠心工程”。
(八)着力讲政治,全面从严治党再上新台阶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指导推动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和建设发展,找准党的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谋大局、促改革的能力。二是红色引领强基础。指导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贯彻,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加强基层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温州住建“党建+”模式,打造以“队伍联建、任务联抓、难题联解、改革联推、品牌联塑”为主要内容的“红引住建”党建联动品牌,创建“红色工地”“红色物业”“红色协会”,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是正风肃纪优作风。按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认真抓好剖析整改工作,坚持举一反三,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刻吸取“秦岭别墅事件”教训和发挥斗争精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推动落实,推进系统清廉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政”作风建设活动,对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微腐败”问题,持续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四是砥砺队伍促发展。坚持干字当头、只争朝夕,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基层干部敢闯敢拼、勇于担当,探索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切实打造一支“铁”一般队伍,在全市住建系统形成同心同向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