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园地
关于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3-30 15:19 来源:市住建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县(市、区)普法办,浙南产业集聚区普法办,市直各部门,市律师协会: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和国家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极为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各地各部门要以此次宪法修改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不断增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宪法意识,为深化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温州和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夯实法治基础。为进一步做好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我国现行宪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彰显出持久的生命力。我国现行宪法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作出适当的修改,更好地体现了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了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全市各地各单位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的重要举措来抓,推动全社会形成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学懂原文、悟透原理,特别是要在遵循系统性、连贯性基础上,注重深刻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要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指导地位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内容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相关内容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修改国家主席任期方面有关规定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宪法修正案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各项规定的精神实质。

二、精准把握和聚焦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重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五类重点对象,通过机制完善、活动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宪法学习宣传的实效。

(一)把握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将《宪法修正案》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新提任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的考试范围。将领导干部学习《宪法修正案》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范围。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宪法主题学习活动。《宪法修正案》学习应当纳入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计划”。市县两级人大应当组织新任领导干部举行宪法宣誓。

(二)把握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依托“普法亮眼·护航青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十百千”工程推进,编创“宪法第一课”校园普法课件,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开展宪法法治授课活动。组织校园公益普法百名讲师团深入民工子弟学校,为辖区内新居民子弟进行宪法法治宣传。

(三)把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一“关键环节”。以推进法治宣传服务“营商环境”工作为契机,持续推进“宪法进商会”“宪法进企业”活动,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设宪法法治课,大力宣传“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理念、宪法中有关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以及市委市政府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举措。树立和集中宣传一批优秀企业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典型,助推我市合法营商、合规经营的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形成。

(四)把握新居民这一“关键群体”。各地应当开设“新居民宪法法治讲坛”,依托乡音普法讲师团,运用以外普外、乡音普法等方式,由异地在温商会主要负责人为我市新居民开展宪法法治授课活动。各地应深入新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村和社区,推进“宪法进社区”活动,将宪法宣传同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卓著成就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结合,提升新居民体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获得感。

(五)把握村(社区)干部这一“关键基础”。各地要依托“党员活动日”,以提升基层干部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宪法夜学”活动,组织基层干部将宪法同党章党规、乡村振兴计划的学习结合起来学,在实践中学。持续深化我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在基层培育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的民主法治氛围,大力宣传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5周年以来我市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探索成果和经验,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不断深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持续完善和创新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

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深入开展“八大”专项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一)深入践行“美好生活·德法相伴” 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将宪法宣传同“法护人生”“法惠万家”“法润基层”专项行动深入结合,大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推动村(社区)法治、德治和自治,推动群众把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自我道德评判标准。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中的法治宣传工作,在律师咨询、基层调解等环节中开展法治宣传,推进法治宣传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程。加大基层普法和监督实施力度,指导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强化村(居)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引导村(居)民依法反映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举行“全城读宪法”主题活动。由市普法办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工、农、学、干部、媒体工作者等十类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朗读宪法条文并统一录制微视频,通过电视、网络、公交电视、广场电子屏等形式向全社会展播,积极营造我市尊崇、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宪法展板展览活动。由市普法办牵头制作一系列反映宪法法治主题展板,在全市政府部门主要办公区域设置展位进行集中展示,提升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组织开展“宪法法治文艺大巡演”。组建市县两级宪法法治文艺巡演团队,编创宪法法治类文艺作品,在全市依托各地文化礼堂、法治公园、法治广场等,开展“宪法法治文艺大巡演”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宣传宪法法治精神。

(五)打造宪法宣讲温州行“十百千”工程。调整、充实市级“七五”普法“百名”讲师团,编写宪法主题“十大”普法课件,深入全市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单位,举行“千场”宪法宣讲活动。

(六)开展“互联网+”宪法宣传专项活动。开发“宪法学习”微信小程序,以微信小游戏形式宣传《宪法修正案》内容,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端向社会公众推广,实现宣传“润物细无声”。以宪法相关试题为素材,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组织在线宪法知识竞赛,做到“以题传知识,以赛促普法”。

(七)加强宪法主题法治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富有温州法治文化特色的“宪法”主题法治阵地创建工作,推进瓯江沿线宪法法治景观带、景山宪法主题公园、南麂法治小岛等一批代表性的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开展全市首批法治文化阵地评选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的典型示范工程。持续完善全市现有“宪法”主题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区建设工作,不断强化阵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八)组织开展“普法先行·基层巡礼”媒体宣传基层行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市司法局、市文广新局、市普法办联合全市主流媒体,开展“普法先行·基层巡礼”宪法宣传专项活动,大力宣传机关、企业、学校、村社干部,以及人民群众中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宪法,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评选全市基层“法治带头人”,为市民自觉守法,约束自身行为树立标杆榜样。

四、切实加强对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切实做到有利于加强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纳入“七五”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普法责任制,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将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有机融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总结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增强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结合法治温州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讲好宪法故事,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打牢坚实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市普法办。



温州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