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15/2023-0013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住建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6年3月23日
2015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住建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实施“五化战略”和落实“十大举措”部署,以推进温州大都市区建设为总目标,勇挑重担、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年度任务。
一、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市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按照“重点区域71个村三年完成的2.7万户签约、五年完成安置”的要求,积极督促各区开展攻坚行动,预计完成第一年3000户的签约任务,确保首战告捷。全市“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208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城市旧住宅区改造914万平方米。
深入实施“交通治堵”行动,加快推进城区道路停车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9.6公里,打通断头路5条,新建人行过街通道3条,新建专用停车位23335个(公共停车位3268个),完成18个老旧小区的停车改造(新增停车位1874个)。
按照“五水共治”部署,加快推进城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市区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建成市区南片污水处理厂一期、东片污水处理厂二期、七都污水处理厂和瓯江口新区西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市区48个片区的截污纳管工作,市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9万吨/日,建成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主体工程,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已建立临时收运体系。全面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和配套管网建设,投用镇级污水处理厂14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1座开工2座,建成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52.53公里,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4万吨/日,新增城镇垃圾渗漏液处理能力200吨/日。
加快推进城区供水设施建设,建成市区西向水厂和浦东水厂一期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管网77.65公里,市区新增供水能力30万吨/日。城区天热气输配工程建设不断加快,市中LNG应急气源站已基本具备试运行条件,天长岭隧道工程开工建设。
二、住房保障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市场提供房源、政府补贴租金”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市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5037户,其中租赁补贴4229户,分别为低收入家庭3093户、新就业大学生1136人。完成市区最后一批1062户经济适用房准购家庭摸文定位工作。全面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市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5520套,基本建成29839套,竣工26122套,交付19821套。全市新增住房保障覆盖率2.03%,其中市区新增住房保障覆盖率1.198%。
全面完成市区“安置提速”行动,开工建设安置房47万平方米,竣工164万平方米,住宅认购9597套,住宅交钥匙15183套。完成营业房安置4036.5间。完成安置房“两证”办理17725套。
全面开展城乡危旧房排查治理改造工作,排查公共建筑15660幢、1029.66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上既有住宅34658幢、9013.69万平方米;对9456处、597.91万平方米丙类房屋实行动态跟踪监督;完成丙类危房鉴定2879户,面积261.7万平方米;完成解危566处,面积71.21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8213户。
三、建设行业取得新发展
围绕“控制土地投放、创造有效需求、稳定住房消费”目标,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温八条”,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6.2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2.17%;完成商品房销售526.0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9.32%;实现房地产地税收入108.2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35.7 %。商品住房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按照近12个月平均销售面积计算,截至2月底,全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为14.44个月,其中市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为8.25个月。商品住房价格稳中微涨,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已连续9个月呈现回升态势,同比于去年11月首次出现上升,结束了我市持续50个月同比下降状态。
深入实施建筑业扶持政策,全面清理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模式转型,本地建筑业企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4.9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GDP1%。建筑业实现地税收入41.76亿元,占全市地税部门组织收入的13.78%。
积极推进勘察设计创优夺杯工作,获得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项目10项。全市勘察设计业实现经营收入15.1亿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10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58万平方米,创建建筑用能监管示范工程5项,完成建筑节能改造77万平方米。全面加强建设科技工作,创建市级行业企业技术中心3家,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快物业服务业转型,新增物业服务面积414.2万平方米,全市物业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10.1亿元。
四、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办好“力学讲堂”、和“道德讲堂”等学习品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委属单位纪检工作组织构架,全面支持好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实行公款竞争性存放,成立委财务内审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委属单位财务专项检查,对委系统技协、工会、食堂财务进行专项整治。实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信息采集扩面工作,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个人廉政承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
认真开展“破两难、纠四不”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全员“工作日志”制度,对领导批示件进行跟踪督办,密集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全面深化“万人双评议”活动,机关效能明显提升。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全面落实“四单一网”建设任务,实行网上审批服务事项10项,向社会组织转移审批职能4项,继续下放审批事项4项。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认真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超工期、超概算等问题专项整治。
稳妥化解行政争议,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2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审理办结,按时办结率百分百。没有发生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全部做到案结事了。全年办理行政应诉案件68件、再审案件2件、监察监督答辩1件、经济合同仲裁案件1件。
全面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妥善应对经租房、拆迁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办理信访事项1161件(次),轮流接访经租户124批次2885人次。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平安物业小区建设,积极化解建筑工程劳资纠纷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维权行为。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承办的111件建议提案,满意率达100%,反馈率100%。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工作的全面完成,也为温州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市城市建设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全面激发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应对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各种困难,推动城市建设、住房保障和行业发展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年来,全面深化城建体制改革,为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牢牢把握城市建设统筹协调的职能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工作机制,强化对住房城乡建设各领域的研究,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审批服务、融资指导、技术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履行牵头抓总作用,为城市建设进等升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年来,全面加快城建项目实施,为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撑。“十二五”期间,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为主载体,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市新增城市道路总长400公里,道路面积500平方公里,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2.9万吨/日,城镇污泥处置能力84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4845吨/日,城市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五年来,全面改革住房保障模式,为城镇居民居有所安提供了有效条件。推进住房保障“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全面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实施“市场提供房源、政府补贴租金”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模式,将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十二五”期间,全市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87496套,新增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保障家庭4054户,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2.07%。同时,全面完成市区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提速”专项行动各项任务。五年来,全面促进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有效动力。“十二”五期间,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商品住宅价格和库存回归合理区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1年增长了198.6%,增速是全省同期增速的5.6倍。积极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9.6%,增速连续四年全省第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5年,两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74%,实现税收占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