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2003年全市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2008-03-28 15:05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2003年全市建设工作总结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建设厅的指导下,全市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团结奋斗,改革创新,全系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 加强建筑业管理,行业经济持续发展

  1、建筑业总产值继续增长,企业结构日趋合理。

  2003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GDP的3.5%;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50%,特别在北京、天津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上缴税金5.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7%。去年,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向高资质等级发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经理紧缺问题,新批一级项目经理60人,三级项目经理759人,外地调入一级项目经理13人,二级项目经理40人,三级项目经理15人。全市项目经理达到4772人,其中一级281人,二级1285人。2003年企业年检293家,其中合格278家,基本合格14家,取消资质1家。有4家企业报批一级企业,有6家企业已经省建设厅批准为二级企业。全市现有施工企业409家,其中一级12家,二级106家,施工总承包155家。同时,我们重视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建筑市场需要,重点扶植了建筑装饰、建筑智能、钢结构、金属门窗等专业承包企业。全年新批企业76家,其中建筑装饰企业24家,家居装饰企业32家,建筑智能企业8家,金属门窗企业4家,钢结构企业3家,使建筑业企业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各地也加大了扶植建筑业发展的力度,如苍南县政府制定了进一步加快矿山井巷业和建筑业发展的18条政策,瓯海区政府也正在准备出台优惠政策,并拿出200亩地作为建筑业发展后方基地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

  2、狠抓建筑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

  一是抓建筑有形市场管理和招投标行为规范。以服务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了交易中心运行制度建设。出台了施工招标投标资格预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主的不规范、不公正的行为,对防止串标起到了较好作用。全市建设工程进场交易1395项,投资额161.4亿元,其中市本级交易项目559项,投资额101亿元;全市完成房建施工发包工程1039项,总造价125.6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市本级施工招标194项,中标造价43.4亿元,同比增长10.9%。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均为100%。

  二是抓合同管理和建材市场行为规范。实行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合同统一备案制度,并将各方主体廉洁责任订入合同文本。据统计,市本级及已开展备案工作的鹿城区、瑞安市、乐清市、平阳县、文成县、洞头县等,共完成各类合同备案886份,其中市本级355份。为加强建材市场的管理,2003年1月1日起我市实行建材备案制度,全年已有280家企业的308种建材产品实行备案。开展了以钢管、扣件为重点的建材市场专项治理,制止购进和使用伪劣建材产品,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是抓工程拖欠款清理。专门成立清欠小组,设立举报电话,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清欠调查,督促企业及时支付民工工资,解决民工工资拖欠款760万元。同时建立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制订出台了《温州市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对投标人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和工程质量保修担保的适用范围、担保方式、投保费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四是抓行政执法。受局委托的局属管理部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理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市本级共查处各类案件65件,罚没款151.8万元。各县(市、区)共查处违法违规工程96个,94个单位受到处罚,罚款金额195.7万元。

  3、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继续开展创优夺杯工作,评出“瓯江杯”优质工程30个,获省“钱江杯”优质工程7个。严格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全市共计监督项目1497个,建筑面积1335.5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监督项目264个,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开展了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和房屋建筑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加强了对监理行为的规范力度,建立了监理信息网络。加强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全市备案工程862个,其中市本级132个。组织开展了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广泛宣传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集中处理了一批群众质量投诉。

  二是加强了施工安全管理。开展了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狠抓了模板支撑、高处坠落、大型塔吊设备等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五次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进一步加强了文明标化工地创建工作,扩大了标化工地创建面,规定市区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必须创建文明标化工地,并采取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争创文明标化工地,如对创出文明标化工地的减免部分意外伤害保险费,将建筑安全技术措施费、文明施工增加费及劳动保险费等3项费用按定额单独计取,不作为竞争性费用等等,有力地调动了全市施工企业创文明标化工地的积极性。全市共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14项、市级文明标化工地75项。

  三是狠抓 “非典” 防治工作。成立了防治非典工作小组,制定了防治非典工作预案,建立应急处置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我们把预防非典的重点放在建筑工地,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了两次地毯式检查,对52个存在隐患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整改,建筑工地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在各级各部门各工地的重视下,保证了我市施工现场非典疫情的零发生率,并做到了预防非典和工程建设两不误。

  (二)  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003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4.75亿元,同比增长20.6%;商品房施工面积1849.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4%,其中新开工面积6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全市房地产竣工面积3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其中市区竣工面积289.5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27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其中市区销售面积192.7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9%;房地产业上缴税金13.44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9%,其中市区创税9.3亿元,占市本级财政的12%。从总体上看,房地产市场保持供销两旺的态势,新开发建设的住宅区规模、质量、整体环境及服务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加强行业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全年新批房开企业19家,取消资质1家,降低资质等级7家。引导企业加快发展,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大发集团等3家企业成为无区域集团或集团公司。加强了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工作,全年完成小区竣工综合验收10个,其中存在规划指标不落实1个,超面积开发1个,责令补办综合验收手续2个。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引导住宅产业为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做贡献。协助正泰集团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今年1月30日正式挂牌,这是目前建设部批准的全国4个住宅产业化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住宅电气部品为核心的住宅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住宅性能认定准备工作,组织参加了全省第十届房产博览会,住宅与房地产业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各方好评。

  去年,我们根据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通过宣传发动、自查抽查、整改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整治期间,我们组织抽查了47家房开公司146个开发项目,发现未按基建程序要求擅自开工的2起,未达到预售条件对外收取定金10起,越级开发1起,超面积开发1起,未经竣工综合验收交付使用的2起。受理群众投诉件66件,已经处理62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发出整改通知书,进行了限期整改,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建设科技不断发展

  加强了勘察设计行业管理,鼓励企业申报专项设计资质,全年有22家企业申报装饰、幕墙、深基坑支护等专项设计资质和资质升级。全市共完成初步设计审查82项,总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开展了施工图审查工作,全年共审查施工图119项,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了施工图审查单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和勘察专项质量检查,共抽查60项工程,查出不合格3项。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作要求,组织了温州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评选出15个方案编辑成样板房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通过各类创优活动,全市勘察设计质量明显提高,温州市世贸中心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温州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别获2003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二、三等奖;温大建筑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获省一等奖;有13项工程获浙江省2003年度“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奖;有35项工程获温州市“瓯江杯”优秀勘察设计奖。

  加大了建设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出台了《温州市建设科技项目及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推进了我市建设领域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的研究管理工作。完成新产品鉴定和省级建设新产品推广认证8项,有12项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科研和推广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加强了地方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组织专家编制了《温州市住宅设计技术规定》。积极开展技术研讨和学术交流,解决了一大批建设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

  (四)加强景区规划建设管理,风景名胜事业稳步发展

  去年,我们加大了景区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南麂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了北雁、南雁、中雁、百丈氵祭 等9个景区总规,编制了南雁东西洞、渔寮等8个景区详规。开发建设了苍南玉华山庄、文成天顶湖旅游服务中心等15个项目,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文成百丈氵祭 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获国务院批准,使我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增至三个。按照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要求,各景区积极开展了综合整治工作,设置标牌、标志,划定核心景区,健全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受到了省建设厅检查组的好评,北雁荡山景区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组织对全市25个市级以上景区进行了安全检查,各景区安全工作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2003年全市各景区建设资金共投入1.71亿元,景区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5.28亿元。

  (五)加强思想宣传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

  深入开展了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和“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解放思想大讨论,扎实开展深化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和“效能革命”活动,制订并严格执行“十条禁令”,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查时限,“效能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局机关顺利通过文明机关复评,计划生育工作获市进步奖,局办证中心荣获市“公仆杯”,市招标投标监理处、市建校通过市级文明单位验收。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和献爱心活动,局系统为慈善事业捐资55万元,落实扶贫资金24万元。热烈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信用温州”的号召,全系统各行业广泛开展了信用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局系统“新墙材杯”羽毛球比赛。加强了教育培训工作,着重抓好本系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政策法规的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7100人次。温州建校坚持教学创新,在全省中职学校中率先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加强了防范违法违纪的宣传教育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建筑市场欠规范,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业主违规现象较为严重,去年立案查处的161个项目中有109项属业主违法。二是建设行业人才匮缺,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全市共发生四级重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同比均增加近一倍。四是对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不深,监管不力。五是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执法力度不大。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花大力气予以解决。